3月5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
根据CNESA统计,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21.5GW/46.6GWh,功率同比增长近200%。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已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34.5GW/74.5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150%。
从技术角度来讲,储能主要由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和飞轮储能等为代表的物理储能,以及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铅炭电池等为代表的化学储能两大类组成。
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86.5GW,同比增长45%;其中,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分别占国内储能装机的59.4%和39.9%,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首次低于60%。
当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储能正在迈入发展的新时期,以海博思创为代表的储能行业优质本土企业掌握着越来越多的市场话语权。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博思创”)成立于2011年,是行业领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供应商,专注于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传统发电、新能源发电星空体育、智能电网、终端电力用户及智能微网等“源-网-荷”全链条行业客户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及储能系统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据公开数据,近几年海博思创业务增长迅速,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3.70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6.26亿元;2023年1-6月的营收已达29.61亿元。目前海博思创已经成为我国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市场中的领跑者,并在行业内具有较为显著的技术优势。
2011-2015年,我国电化学储能行业仍处于示范应用阶段,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量仅为164.1MW。2017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储能行业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我国储能项目开始由示范性向商业化过渡。在电化学储能行业,先发企业具有明显优势,树立起较高的技术、人才、规模壁垒。
围绕储能技术不断创新,海博思创具有显著的先发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博思创已成为中国国内电化学储能行业的领跑者。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统计,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2022年度、2021年度国内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排行榜以及2020年度国内市场电化学储能系统装机量排行榜中,海博思创连续排名首位。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博思创及其子公司技术专利申请超过300项,其中,发明专利达到45项。面对竞争激烈的行业赛道,各企业对于储能领域相关核心技术愈发重视,海博思创掌握的核心技术是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砝码。
海博思创拥有一支以世界一流名校硕博士为主的技术研发团队,涵盖多个交叉学科技术领域,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等方面具有很深的技术积淀和产品开发经验,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公司技术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超过31%。为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多年来海博思创保持连续增长的研发投入,2020年-2023年6月30日海博思创分别投入3592.10万元、5593.78万元、9410.02万元和7948.19万元用于研发,投入金额不断增加。
作为国内储能行业龙头企业,海博思创面向储能产业全链条客户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及一站式解决方案,与各大央企发电集团、电网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宁德时代、施耐德电气、国网数科、华发集团、星空体育app下载能链智电、采日能源、兴储世纪、长江智慧等伙伴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雄厚的技术实力和长期积累使得海博思创的产品和服务受到了客户和业内伙伴的广泛认可。经过多年发展,海博思创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电化学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提供商,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入选了2023年北京市“隐形冠军”企业名单,是北京区域内电化学储能领域唯一上榜企业。
海博思创拥有具备CMA、CNAS和TV莱茵CTF2级目击实验室资质认证的实验测试中心,建立了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获准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牵头成立了北京市未来电化学储能系统集成技术创新中心。
储能作为技术驱动型行业,突出的研发实力是奠定市场地位的基础。海博思创凭借优质的产品服务和领先的行业地位,先后荣获“2023年中国储能产业卓越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2023储能技术创新典范TOP10”、“2023储能卓越产品奖TOP10”、“中国电气工业100强”、“2023中国能源企业(集团)500强”、SNEC “储能领军企业”、 “高工金球奖2023年度企业”等多项荣誉。
随着新能源发电在全社会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加大,新能源配储需求持续提升,社会电气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也对分布式能源和工商业储能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储能行业的成长空间十分广阔。未来,具备先发优势的海博思创将继续深耕储能产业,进一步提升产品技术优势,推动行业技术性降本,以技术创新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