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壮大,改变了既有的媒体市场格局,不但严重冲击了报纸、广电等传统媒体,还极大影响了传统媒体采编队伍的稳定。这种影响在地市报社中尤为明显。
媒体作用发挥关键靠XK星空体育人才,如何打造一支人员稳定、素质较高的新闻采编人才队伍,是当前全国各地市报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近年来,威海日报社通过重新启动招录事业编制提升归属感、实战化常态化培训提升综合素质等务实举措,着力打造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为围XK星空体育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宣传报道提供了可靠的人才队伍保障。
自2012年起,全国报业发展出现拐点,经营收入大幅下降,给许多报社尤其是地市报社造成了多方面的冲击。其中,突出的一点就是采编人才持续流失。就威海日报社而言,近年来有106名骨干采编人员离职。
面对采编人员持续流失的被动局面,各地市报社不得不通过社会招聘补充急需的新闻采编人员。威海日报社自2015年以来,采编队伍年均流失15人左右,但经过社会招聘补充,基本保持了采编队伍的动态平衡。
大量年轻人员的加入,在给报社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对采编队伍建设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是采编队伍政治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新入职的采编人员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理论学习不系统不深入,理论素养不够高,在具体稿件把握上不到位。
二是采编队伍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入职人员有的虽然毕业于新闻专业,但没有采编工作实践,新闻策划、采写、编辑经验不足、能力不强,短时间内难以满足岗位需要。有的工作作风不够严谨,错别字、语法错误、逻辑不通等技术性差错时有发生。
三是采编队伍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纸媒与新媒体始终坚持“三审三校”制度,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管理风险。
较多的采编人员离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对人力资源部门、采编部门及部分离职人员的调查得知,没有事业编制、退休后保障性收入较低,是采编人员离职的主要原因。
在报业经营形势较好、个人收入较高的情况下,采编人员对事业编制不太在意,但在报业经营形势相对严峻、个人收入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采编人员对事业编制带来的稳定性和保障性是比较在意的。采编人员具有比较扎实的文字功底,尤其经过记者、编辑岗位历练后,广泛接触社会各层面人员,社会经验比较丰富,在考公、考编时往往具有优势。每年的事业单位招考季,报社都有企业身份的采编人员应考。据部分报业同行反映,在公务员、事业编考试当日,由于大量记者参加考试,报社甚至出现了派不出记者采访重要时政活动的情况。同时,一些部门、事业单位由于缺乏成熟的文字工作者,经常开出优厚的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到报社“挖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事业编制的采编人员往往缺乏忠诚度,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会辞职,再择机考公、考编。
自2002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威海日报社事业编制由最初的158个减少到70个。在此期间,报社流失了一大批采编骨干,基本都是企业身份人员。这一事实进一步印证了以上分析的准确性。
在认真分析采编人员流失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威海日报社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及市委编办的支持,利用既有事业编制空额,重新启动了事业编制采编人员招录工作。为了确保考录工作公平公正公开,招录工作由威海市人社局组织,面向社会在具有两年新闻采编经验的人员中招录。
2019年至2023年,26人通过公开笔试面试考察合格后录用。此举极大地提升了采编人员的归属感,稳定了威海日报社的采编骨干队伍。
做好新闻舆论工作,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队伍。威海日报社把学习培训作为打造高素质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牢牢抓在手上。
2023年11月17日下午,忙完一天的主要工作后,《威海日报》的记者、编辑聚集在一起,照例开展“周末大讲堂”学习培训。首先,记者领读学习习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其次,集体学习“大象新闻”的典型经验《视频号爆款的六类选题和“四宝”》;最后,社会报道部主任分享采写故事性稿件的心得体会,并与大家互动交流。这样的学习培训,《威海日报》《威海晚报》和新媒体的采编人员每周都要举行一次。
组织全体采编人员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星空体育官方网站、习系列重要讲话,开展《习新闻思想讲义》学习交流。组织全体采编人员参加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和考试,按程序申领新闻记者证。组织开展舆情专题培训,就当前舆情工作要点进行提醒。组织学习市委、市政府重要会议精神、重点工作部署。
强化培训载体建设,组织编写了内部培训教材《新闻写作ABC》。强化学习研讨,每周组织开展一次“周末大讲堂”实战化培训,学习报刊和新媒体采编管理规定、《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好新闻的味道》等业务书籍,并针对采编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开展交流讨论。强化新媒体技能培训,就融媒体产品制作、网络技术开发等展开研讨;强化督促激励,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新闻阅评,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威海日报社新闻奖评选,不定期印发学习参考资料《新闻界》,督促激励记者编辑深入基层一线多采写生动鲜活的好作品,不断提升版面、页面效果,提高宣传报道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传播力。
大力倡树“严谨、细致、规范”的工作作风,针对采编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差错,编委办不定期汇总印发供大家引以为戒。明确工作规范,严禁摄影摄像记者倒退时拍摄,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组织开展集中整治自由主义突出问题专项行动,从根本上消除队伍中存在的“混”“推”等不良风气。强化典型引领,在妇女节、劳动节、青年节、建党节、记者节及年终岁末等重要时间节点,评选女职工标兵、最美职工、优秀青年岗位能手、优秀员、十佳记者编辑评论员、突出贡献员工等先进典型,树立起身边的榜样和标杆,确立了注重业绩的鲜明用人导向。
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威海日报社采编骨干队伍保持了总体稳定,高质量开展了新闻舆论工作:在省委宣传部多次工作情况通报中,威海日报社采编团队表现出色;在全省新媒体影响力评价中,威海日报社旗下的“威海播报”微博、“威海日报” 微博、“威海晚报”微博名列前茅;在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中,威海日报社员工获山东赛区初赛一等奖;媒体融合技术研发成果喜人,19个项目取得了软件著作权证书;在近年来的山东新闻奖、赵超构新闻奖评选中,30多件作品获奖。
2017年初,中宣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社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采编播管岗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提出“将编制资源向采编播管岗位集中,优先保障核心业务岗位用编需求”。笔者认为,这一指导意见对地市报社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在地市报界有一个共识:培养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起码需要两年时间。新闻记者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新闻实战的基础上,通过培训进行理论提升,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达到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目的。
当前,媒体融合正向纵深推进。在采编人员培训中,要围绕媒体融合需要,注重培育记者编辑的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加强现代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学习,督促记者编辑成为既精通传统媒体手段又能驾驭新媒体形式的融媒人才。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4年4月号,原标题为《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威海日报社留人育人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