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省‘两会’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系列新闻发布会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专场发布会,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感兴趣的问题。发布会由江苏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魏赟主持。
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习着眼国家创新全局赋予江苏的重大使命,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意义。前天,省委、省政府召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经省领导同意,今天我们召开“贯彻省‘两会’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系列新闻发布会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专场发布会,邀请相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尤肖虎先生,南京市科技局局长赵成军先生,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倪乾先生,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处处长李子阳先生、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处长郦雅芳女士。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魏赟。
各位媒体朋友,新春好!首先我代表省科学技术厅向媒体朋友们拜个晚年,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江苏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支持。
科技创新是习一直念兹在兹、要求江苏必须抓好的大事要事。去年3月、7月在两次重要讲话中对江苏提出“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摆在首位的都是科技创新。“四个走在前”中,第一条是“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四个新”中,第一条是“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明确要求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是着眼国家创新全局赋予江苏的重大使命,是对江苏作为“第一方阵”省份下达的硬任务,不仅关乎江苏高质量发展,也关乎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意义。
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就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主题,隆重召开新春第一个全省性工作推进会,开年开工、大事大抓,既是为了在全省上下更好树立抓落实的导向,也是为了更好聚焦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为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打造更强有力的引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产业科技创新”是主攻方向,“具有全球影响力”是目标定位。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具有与之匹配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产业先导与产业组织功能、资源要素配置能力。要统筹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围绕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从0到1”的科学发现,着力推动“从1到100”特别是“从1到10”的突破和转化应用;围绕产业创新,既关注产业的未来,又布局未来的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要坚持两篇文章一起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更好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促并进,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昨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江苏奋力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为题作了专门报道。
省委、省政府推进会前,省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分别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干货满满。今年以来,加上1月份省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设立的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我国科技创新最重要的三支“国家队”与江苏的战略合作实现了全面升级、多维拓展,这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创新的底气和发展的信心。下面,我就有关情况作个简要介绍。
去年6月,围绕落实习赋予江苏的重大使命,我省出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提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目标和总体思路,聚焦“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和“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和未来产业三个领域明确30个技术攻关重点,从整体创新布局、创新平台网络、开放创新格局三个维度优化空间布局,从促进教育人才向产业科技聚焦发力、贯通产学研用创新链条、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四个方面构建科创生态。
过去的一年,经过共同努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推动全省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主要工作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感恩奋进。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直接推动,“定3年、谋8年、展望13年”,组建工作专班,印发“三项清单”,建立常态化调度推进督查机制,集成力量推进81个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211个重点创新型企业、68个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对基础研究、未来产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科创金融、海洋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外资研发机构等作出系统安排,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已达成共识、见诸行动。二是敢作善为。推进86项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任务,实施48项基础研究、89项产业前瞻研发和85项成果转化项目,布局3个省基础科学中心,储备入库15个科技基础设施,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中国科学院在苏产学研合作项目销售收入超1500亿元,涌现出高效率全钙钛矿叠层电池、“问天I”类脑计算机、人工血管组织芯片、内生安全基础芯片、硅基氮化镓量产线、碳化硅外延设备、悬臂式隧道掘进机、超大型集装箱船等一批重大成果。三是稳健开局。新年贺词点赞“奋斗者”号极限深潜!2023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约4100亿元,占比3.2%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回稳向好态势,产值占比49.9%、较2022年提高1.4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占比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均提前两年完成了省“十四五”目标;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GDP总量2.1万亿元,苏州工业园区等4家高新区进入全国前20强。新获批创新药、“新三样”出口额等均领跑全国;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2.1件、连续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科创板上市公司达110家,均居全国第一,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具体概括为“六个新”:
一是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取得新成效。苏州实验室总部基地正式开工,组织实施16项自主预研项目;紫金山实验室发布全球首个跨广域网络编码分布式存储系统,启动建设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太湖实验室布局建设连云港中心,钟山实验室、云龙湖实验室加快建设;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累计达31家,江苏省实验室联盟成立运行;获批1家、筹建2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二是加强基础研究展开新布局。省政府出台《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依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建设省物理、应用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建设省合成生物基础研究中心,新获批水质风险控制工程学、常见慢性病的病因基础与精准预防2家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围绕量子模拟、类脑智能等重点领域,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48项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新设立5个攀登项目,支持省杰青、优青和青年基金项目1100余项。
三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取得新突破。围绕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物医药等领域,立项支持89项产业前瞻技术研发项目和85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开展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组织方式,实施“高算力AI芯片”等27个科技攻关项目;牵头实施8项长三角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项目;部省联动推进“先进结构复合材料”“可再生能源”专项。
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获得新提升。出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10条政策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12条措施,深化高新技术企业“两减两增”便利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5.1万家;开展“企业创新服务月”活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17%。举办省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对接会,新增科技贷款超2200亿元,发放“苏科贷”超100亿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面积及在孵企业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五是开放协同创新呈现新拓展。国务院批复同意“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正式立项,科技部成立部省“专责小组”;举办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技术合作交流大会;与新加坡、香港签署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举办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从高校院所新选聘1512名专家教授到企业兼任“科技副总”。新发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超2万件,高端人才占比超40%,新增两院院士6名、总数达116名。
六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迈出新步伐。积极谋划和推进科技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号工程”,加快实施《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联席会议机制,联合出台推进高校技术转移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实施18条科研人员减负清单,印发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工作指引。省政府出台支持省产研院改革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举办全球产业科技创新合作大会等建院十周年活动。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4600亿元。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成绩还是初步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还有短板和堵点。省委信长星书记深刻指出“三个问题”:如何把富集的创新资源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何依托众多的企业创新主体形成强大的创新矩阵引力场?如何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标先进,深入剖析,寻策创新“三问”,实践创新“三问”。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刚刚召开的省“新春第一会”,为我们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划出了施工任务。今年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重点任务清单也已经省政府同意印发。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挂图作战、狠抓落实。科技系统将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扎实开展“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攻坚年”行动,以科技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一号工程”为动力,努力取得更多实质性标志性引领性成果,实现“策源、攻关、聚合、赋能、集成”五个突破,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一是推进“1820”基础研究“策源”突破。把握大科学时代科研范式变革、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激活原始创新的源头活水。对标国际领先,加快建设高水平基础研究中心,强化实体化运行,实行“里程碑”管理。遴选顶尖科学家领衔实施40个左右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省杰青、优青计划项目数翻一番,力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500个以上。探索设立“应用基础研究特区”,在科研选题、项目组织、科技奖励、高端人才引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赋予科研自主权。开展“顶尖科学家江苏行”活动,提升“从0到1”策源力原创力。
二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突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围绕发展世界级产业集群部署创新链,在高端装备、集成电路、通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氢能及新型储能等领域,部署40项科技重大攻关项目,解决“卡脖子”问题,打造标志性产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创新链,在量子科技、合成生物、类脑智能、未来材料、固态电池等方向,部署80项前沿技术研发项目,增创新动能新优势。编制未来产业“一图三清单”,加快前沿技术、示范企业、科创园区、应用场景、标准规范等“5个100”布局,更好地开辟和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
三是推进战略科技力量“聚合”突破。用心用力打造一流高端研发平台,全方位服务保障苏州实验室建设运行,推进紫金山、太湖、钟山、云龙湖实验室和生物药、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发展,力争取得重大成果。全力支持中国科学院在苏科研机构建设。推进原子极微制造等实验设施纳入国家序列。建设好已获批的3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年底前牵头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达40家。面向长江经济带开拓江苏实验室联盟,在通信等领域布局建设2到4个领域类实验室联盟,深化与优势产业链的适配融通。
四是推进区域协同创新“赋能”突破。围绕“一带两极三圈多点”创新布局,支持南京、苏州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构建环太湖、南京、徐州“三大科创圈”,布局海洋产业领域技术创新中心,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融合发展。发挥高新区创新主阵地作用,招商引资与招科引智并举,加快新质动能接续,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GDP力争达2.25万亿元。大力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独角兽公司,组建10个高水平创新联合体和8家概念验证中心,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超5.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0万家,打造创新企业集群,形成创新矩阵引力场。
五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集成”突破。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积极构建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化再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建立新型制省域实现机制和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机制,加大人才激励与减负力度,推动更多人才向产业一线集聚,推广省产研院“概念验证+拨投结合+科创基金”经验,深化科技奖励、高新区评价改革,强化科技伦理和科研诚信治理;修改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扩大赋权改革试点,筹备江苏产学研合作大会,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新增科技领域贷款超25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000亿元,运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和数字科技平台,激发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最后,借此机会,向一直关心支持江苏科技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新的一年,奋楫扬帆正当时,我们将深入贯彻习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新春第一会”部署要求,以踏踏实实的作风、扎扎实实的举措,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徐光辉厅长。下面,记者朋友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供职于哪一家媒体。下面可以提问。
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也需要投入更多力量抓基础研究。请问新的一年,江苏科技部门将采取哪些举措来加强基础研究?
谢谢您的提问!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总机关。去年11月,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围绕18个重点领域、部署了18项主要任务,提出了20条突破性支持政策,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
今年,我们将认真落实《行动方案》要求,深入实施加强基础研究“1820”行动,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夯实根基。重点推动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高水平建设省基础科学中心。去年,我省布局建设了物理、应用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合成生物基础研究中心。今年,将着力推动这3个中心对标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强化实体化运行,实行“里程碑”管理,努力打造我国相关基础前沿领域的学术高峰。二是试点设立“应用基础研究特区”。依托重大科研平台,开展体制机制先行先试,赋予充分科研自主权,着力提升江苏科学研究的策源力和原创力。三是组织实施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面向我省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培育需要,围绕《行动方案》明确的18个重点领域,研究提出一批前瞻性、引领性重大科研任务,遴选顶尖科学家来担纲领衔,争取实现更多原创突破。四是加大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构建起省攀登、杰青、优青、青年项目为主体的梯次资助体系。今年,省杰青和优青项目数将翻一番,均增加到100项。同时,面向省杰青、国家优青等组织攀登项目,遴选青年拔尖人才,给予5至8年长周期支持,探索最前沿科学问题。五是建立多层次联合资助机制。启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围绕战略性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调动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的优势科研力量,共同解决我省亟待攻克的重大科学问题。加强省市联动,与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等地共同组织面向地方需求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发挥企业“出题人”的作用,省企联动实施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我省开年“新春第一会”提出既要关注产业的未来,又要布局未来的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请问科技部门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助力我省未来产业的发展?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未来产业决定产业未来,布局未来产业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去年6月份,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明确了第三代半导体、通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元宇宙等11个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和方向。去年11月份,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点打造“10+X”未来产业体系。
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近期,省科技厅正在研究制定《加快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5个100”行动方案(2024-2026年)》,未来3年我们将推进100项前沿技术、研制100项标准规范、开发100个应用场景、培育100家示范企业、升级100家科创园区,建立从“技术策源—应用牵引—企业孵化—产业集聚”的未来产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围绕百项前沿技术,分领域编制未来产业“一图三清单”,包括技术路线图,以及重大平台、战略人才和重大项目清单。实施前沿技术研发计划,重点围绕量子科技、未来网络、类脑智能等优势领域进行研发部署,力争率先取得突破,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围绕百项标准规范,加强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工作的联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氢能和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标准化组织建设,引导经营主体紧跟前沿技术趋势,加快重点标准研制,加速未来产业标准推广应用和商业化落地。围绕百个场景示范,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支持高校院所建设早期的试验场景,支持领军企业搭建行业类融合应用场景,支持高新区打造特色化标杆场景示范,以场景应用推动技术产品定型、加速产业化进程。围绕百家示范企业,遴选一批主攻前沿技术、具备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上下游协同攻关。围绕百家科创园区,重点打造一批未来产业标杆孵化器,加快提升“硬科技”孵化服务能力。以高新区为主阵地,开展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构建未来产业孵化的高地。
苏州工业园区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在全国高新区处于领先地位。请介绍下园区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如何发挥主力军作用?有没有进一步工作打算?
谢谢您的提问。去年7月,习考察江苏,对园区科技创新工作给予了肯定与勉励,为园区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2023年,园区实现GDP3686亿元,同比增长5.9%,研发投入强度达5.1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3.9%,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总额达86.32亿元,同比增长14.8%。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了八连冠,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位居第四。近年来,园区深入贯彻习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和苏州市部署要求,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开放创新,着力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搭建一流创新平台。汇聚33所中外名校、37家大院大所,落地建设苏州实验室总部基地,获批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在部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构筑一流产业集群。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超4600家,高新技术企业近2800家,各级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超200家,各级瞪羚企业近90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达66家,形成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全国第一,获评中国第三代半导体最具竞争力产业园区。三是汇聚一流创新人才。深入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工程,累计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专家超340人,其中创业类占全国6.5%,在全国高新区中排名第一。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近6.7万人,人才竞争力多年位居全国开发区首位。四是营造一流创新生态。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全方位、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服务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举办冷泉港亚洲分会、中国生物计算大会、纳博会、智博会等专业展会,有效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
下一步,园区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精神,以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为契机,全面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努力为科技强省建设贡献力量。一是在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加快苏州实验室总部基地、“一区两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建设,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发挥“国字号”科研院所主阵地作用,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二是在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上走在前列。继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重点招大引强、培优育强一批单打冠军、本土链主和行业领军企业。实施新兴产业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着力集聚一批全球顶尖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加速产业能级跃升和未来产业发展,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三是在营造高品质创新环境上争当样板。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更大力度在全球范围汇聚配置创新资源要素,持续深化中新合作内涵,推动双方在更多领域开展务实合作。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全方位资源要素保障,更好服务人才项目发展,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谢谢!
南京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主承载区。去年以来,南京在推进主承载区建设上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考虑?
谢谢您的提问。南京市深入贯彻习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力争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6位,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居全国第4位。
一是创新策源能力取得新突破。紫金山实验室建立业界首个6G实验室,发布六项重大成果。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突破碳化硅半导体量产关键技术。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获批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达23家、占全省近四分之三。中国科学院麒麟园区基本建成,国科大南京学院和8家“中科系”研究院入驻。
二是产业发展质效实现新提升。深入实施产业强市行动计划,培育形成1个8000亿级和6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7.1%,居全省第一。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迈出新步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3万家。培育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40家,与省产研院共建专业所1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连续3年居全国首位,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
四是科技创新生态得到新优化。修订《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出台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获批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和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推进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出台“人才强市25条”和“重点产业人才7策”,1名个人和4个团队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奖”表彰。
下一步,南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精神,以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力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一是锻造“创新链”。加快紫金山科技城和麒麟科技城建设,支持紫金山实验室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推进国家第三代半导体、EDA、高性能膜材料等平台建设,深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培育,服务全国和省重点实验室新建重组,全力打造科技“高峰”。
二是提升“产业链”。出台体系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完善高校院所成果发布对接机制,推动龙头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统筹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构建“4266”产业体系。
三是激活“资金链”。持续深化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做大做强全市产业引导基金,制定出台推动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区域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不断优化完善科创金融组织和服务体系。
四是建强“人才链”。以建设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为引领,大力引进培养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创新团队。深化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和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努力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
紫金山实验室启动建设以来,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和进展,能否介绍下是如何推进工作的?
感谢您的提问。我省“新春第一会”上对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为紫金山实验室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紫金山实验室作为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同打造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始终坚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江苏产业创新需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被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序列。
去年7月,习亲临实验室考察,要求我们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这让我们备受鼓舞,也倍感振奋。紫金山实验室全体同仁将牢记嘱托,努力突破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重大示范应用,为助力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一)坚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重大科研任务。实验室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围绕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国家重大使命,承担国家重大任务,攻克事关国家竞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十年甚至二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努力开创新的技术与产业发展路径,突破大网操作系统、毫米波太赫兹通信与核心器件、内生安全DPU芯片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创造出多项世界第一,成果在多个国家重点行业应用,得到业界同行广泛认可。同时,实验室将持续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开放、可持续扩展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厚植科技创新根基,为将实验室打造成为本领域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的策源地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实验室始终坚持发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之效能,遵从信息通信技术客观发展规律,从制度上解决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工作需要长周期稳定支持的问题。二是在重大任务攻关方面实验室赋予首席科学家技术路线决策权、科研团队组建权和项目经费调剂权,进一步提高科研攻关和资源配置的效率。三是实验室不断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实验室拥有的知识产权可由科研团队以多种形式自主转化,科研团队享有90%所有权。
(三)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紫金山实验室路径。一是将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场景需求密切集合,实验室将全力推动一批领先性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在东数西算、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新兴应用场景开展应用。二是结合紫金山科技城和紫金山科技产业发展集团的创建,引入“拨投结合”等新机制,打通实验室科研成果与重点行业需求之间的壁垒,探索出一条贯通式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紫金山实验室新模式,赋能江苏省相关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
(四)集聚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依托实验室大科学平台、国家级博士后站,通过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攻关,培养、引进顶尖人才。目前,实验室已形成规模超千人的高水平科研团队,科研人员博士比例达40%,在站博士后25人,拥有两院院士4位,国家和部省级高端人才70余人。后续,实验室将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青年领军人才的引培,助力实验室科研创新高质量发展。
紫金山实验室将进一步牢记嘱托,强化使命担当,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助力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再立新功。谢谢!
记者朋友们,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既是为了担当重大使命,也是为了更好聚焦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为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打造更强有力的引擎。恳请大家持续关注和报道星空体育app下载。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会后还可以进行单独采访。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星空体育app下载星空体育app下载